【類鼻疽】當局指找不到患者流行病學關聯 感染途徑及源頭仍有待調查
發布時間: 2022/11/03 12:02
最後更新: 2022/11/03 19:28
衞生防護中心早前為白田邨重建地盤26名患有慢性疾病的工作人員進行類鼻疽血清測試,其中10人對類鼻疽菌抗體呈陽性。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、及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今日(3日)就相關個案調查進展會見傳媒。
歐家榮指,當局經調查後找不到患者的流行病學關聯,即日常生活軌跡沒有重疊,年齡中位數70歲,多為長期病患,在471個已收集的環境樣本中,38個對類鼻疽菌抗體呈陽性,其中2個屬患者住宅樣本、32個屬配水庫泥土的樣本、4個來自地盤;32個屬配水庫泥土的陽性樣本中,6個樣本有類鼻疽菌,當中4個完成全基因分析,發現與患者體內細菌基因非常相近,料兩者有關聯,惟感染途徑及細菌源頭仍有待調查。按樣本種類來說,86個來自患者的處所食水樣本、95個來自配水庫的泥土樣本。
患者病情方面,6名仍留醫;8月之後確診個案中,有8名病患離世,其中6名居深水埗區,當局已證實一名死者死因與類鼻疽菌無關。
袁國勇今早與水務署再次實地視察,他稱,以住每年只錄10多宗個案,今年感染個案有明顯上升至30多個,證明確診個案呈升勢,6至8月是類鼻疽菌繁殖期;而社區大規模感染的現象由年初開始,指是次白田邨重建地盤的確診病例圍繞配水庫,因而到配水庫實地視察及收集環境樣本,發現配水庫泥土4個樣本可培育有關細菌,又發現其中一名患者家居廁所水龍頭及花瓶中的生物膜都是陽性,不排除食水為感染途徑。
不過他強調,所有收集的食水樣本中未能培育有關細菌,暫未有證據顯示本港食水具類鼻疽菌,相信食水樣本陽性不涉及配水庫的環境污染;本港食水標準高完全符合世衞準則,從沒有在食水找到細菌的基因或可培植出細菌,重申本港食水十分安全。他又表示,全球暖化令氣溫上升,為細菌生長帶來有利條件,相信是今年大爆發的其中一個因素。
他指市民要接受類鼻疽伯克氏菌屬風土病,只要感染個案中沒有共同源頭,則不用擔心。他呼籲不要飲用未經沸騰的水,深水埗區居民如出現發燒、呼吸道徵狀或膿腫的情況,應向醫生表明,好讓醫生捐血送往化驗;患病長者不宜走近地盤,但指已佩戴口罩的情況下,感染的風險十分低。
【TOPick診症室】新手媽媽無徵兆突患大腸癌4期 醫生解構最常被忽略身體警號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記者:陳麗娜